陳副市長, 文化局劉局長, 不要再讓喃喃自語, 高來高去的外部藝文界人士為居民做主了!!!
 
他們要保留的"巷弄文化" 不過就是一些居民都不去, 只服務外來"知青", "文青" 卻擾民至深的小pUB,夜店, 掛羊頭賣狗肉供應酒精性飲料的小咖啡館, 複合式餐廳罷了!!!!!
 
師大社區的居民素質超乎您想像的高!!!!
 
不要再奴役他們了!!!!!
 
他們會抗爭到底的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23/today-o6.htm

2012-3-23

陳昭瑛

師大社區居民是住民意識高而又溫柔敦厚的一群,長期忍受著市府粗糙粗暴、由上而下的社區營造。三年來經驗著一連串的驚嚇,如某一日打開報紙,發現社區被改名了,什麼南村落、康青龍不一而足;再一日半夜三點驚醒,原來樓下的違法夜店還在營業;又一日發現防火巷變成了服飾店,隔壁竟為了開店打掉樑柱,成了危樓;緊接著白天看到小學生駐足情趣商店門口,晚上看見黑衣人向服飾攤收取保護費,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到如今,還有文人在胡謅巷弄文化,甚至說沒有巷弄文化,台北還有甚麼。若然,在這些文人喜歡的商店出現之前,台北是沒有文化的?此說真是愧對先人。請郝市長溫習一下《論語》中「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和「顏回居陋巷」的段落。巷弄文化是弦歌不輟,不是酒客喧嘩;有顏回居住的巷弄,即使簡陋,沒有歐式裝潢,也是有文化的。換言之,巷弄文化的精神不在於店,而是在於人,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商業利益不顧鄰居、遊客性命安危的商家,連公民道德、商業倫理都不及格,與文化何干?文化不是城市的櫥窗,而是城市的底蘊;文化不是文人的專利品,而是庶民的生活積累。於漫長時間中在地生發的,才是真文化,於短期間從外部挾行政資源、媒體優勢而強行植入的是殖民者的文化。兩次居民公聽會中,陳副市長仍念念不忘為少數藝文人士圓夢,殊不知這些外來者對本區的文化想像正是亂源之一。

 

現在,市長又「責成文化局邀請學者專家進駐師大社區,啟動社區營造工程」,聽在愛好自然美的居民耳中,感到猶如被綁上整型手術台般的毛骨悚然如今置入性行銷的巷弄文化夢魘未醒,可憐的居民又將再一次被「營造」。這一次,市府的社區營造工程師還能如入無人之境嗎?

(作者為台大中文系教授、古風里里民)

 

120323 亂巷危弄  何來文化    -  陳昭瑛教授原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h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