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社區,沒有發展產業、或是住商混合的問題                                           

 據報導,在47日的「城市論壇」現場,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受邀作回應時曾表示:「從來沒有要合理化現況」,認為未來師大商圈已經不是「發展產業」或是「住商混合」的問題,而是要回歸「住」的課題。

就是這句話!居民要為劉局長鼓掌叫好。師大社區面對的,是如何提升「居住品質」的課題。師大三里明明白白的就是住宅區,就連裡面的「商一特」範圍裡所允許的營商行為,也明確限定為「供居民生活之所需」。準乎此,非法商家的存在,當然完全沒有「合理化」的空間。根據市府專案小組以及相關各局處主管的一再表示,也沒有就地「合法化」的機會。當然更不應該有在住宅區「發展產業」、或推動「住商混合」的謬論,再被提出。一句話:讓撒旦的歸撒旦,上帝的歸上帝吧!

眼下居民只殷切期待市府各主管局處,上下一致、橫向協調,對居民和商家傳遞出清楚一致的訊息,不容混淆,更不容非法商家心存僥倖,作不切實際的錯誤期待。居民拭目以待,盼見市府展現施政效率,清理「災區」,還給居民清靜家園。

文化不是城市的櫥窗,而是城市的底蘊                                   

 對於劉局長所談及的「包含特色街道景觀、住民自主發展的獨特社區特色營造,才是『巷弄文化』未來發展重點」,居民雖然同意,卻要再次提醒,社區發展自有「社區歷史傳承、記憶」的「軟體」,和「街道景觀、社區形貌」的「硬體」,兩個面向都應該由「住民自主」,去細心呵護保育。而不是如台大中文系教授同時也是古風里里民的陳昭瑛女士所擔心的:「聽說市長要責成文化局邀請學者專家進駐師大社區,啟動社區營造工程,令人感到猶如被綁上整型手術台般的,毛骨悚然

陳教授說得好:「巷弄文化的精神不在於店,而是在於人,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商業利益不顧鄰居、遊客性命安危的商家,連公民道德、商業倫理都不及格,與文化何干?文化不是城市的櫥窗,而是城市的底蘊;文化不是文人的專利品,而是庶民的生活積累。於漫長時間中在地生發的,才是真文化,於短期間從外部挾行政資源、媒體優勢而強行植入的,是殖民者的文化。」換句話說,文化是居民的「生活」,不是用來作展示、供消費的「物件」或「財貨」。

政府是促成者,不是提供者                                              

 這正是說,政府只能扮演「促成者」的角色,提供行政資源,輔佐協助社區居民,去成就自己社區的文化,經營自己社區的生活,卻絕對不容政府越俎代庖、變成社區生活文化「內容」的「提供者」。聽到劉局長說:「過去市府熟悉公共設施規劃,卻沒有重視生活內涵」,好似「忽覺今是而昨非」、就要來積極「提供居民生活的內涵」了。聽到說「如何提供居民好的生活品質,文化局已經在規畫社區總體營造事宜」,簡直就是「我把你們當人看」。居民更不禁要慎懼惶恐,呼籲政府千萬不要還留在「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的「三作牌」的迷思裡(柏楊語),以父母官自詡,想要教居民「什麼才是文化、什麼才是生活」了。

當然,還必須先作好「除舊」,再來談「布新」。

催生文化?還是摧毀文化?                                            

 在現階段就提出「近日會透過一連串社區總體營造工程,催生師大商圈自有文化,讓商圈發展正常化」,「可能會對路燈、指示牌等『街道家具』做整體規畫,甚至協調商家更換招牌,藉以營造社區特色」云云,則居民萬萬不敢茍同。這個社區從上個世紀之初到現在,歷盡百年滄桑,蛻化再生,一脈相承,孕育出獨特的風情形貌,最怕的就是有權力的人要在一時半刻裡汲汲「催生文化」,豎起什麼復古風的路燈、掛上什麼普普風的招牌、裝上什麼後現代的街道傢俱。不尊重後面的歷史脈絡,草率營造出來的,不過是布景道具罷了,明明就是「摧毀」文化,哪來的「催生」文化?

待政府清理災區之後,把資源交給社區居民,先著手整理社區歷史脈絡的軟體,再來營造社區形貌的硬體,循序漸進,才是正途。

誰的開放空間?要誰來為社區帶進藝術與文化觀念?                       

 劉局長又說「市府具體想法,首先朝開放空間做起,目前已找到雲和街一處平房約有56個空間,將作為藝文活動及座談之處,「從大樓開放空間、公園著手,帶進藝術與文化觀念」,這又是把活動看作文化的「美麗的誤會」了。居民的生活文化,卻不是「雲和街一處平房約有56個空間,將作為藝文活動及座談之處」所能提供的。試想,陳達在恆春廟口撥弄月琴、輕聲吟唱的民謠,比起在錄音室裡灌製、在市場上發片,哪一樣更能呈現文化、更能代表生活?開放空間,更要回歸居民生活之所需,讓社區裡老幼婦孺闔家享用才是,否則,難不成要把墾丁的「春吶」搬來,為這個社區「帶進藝術與文化觀念」?

倒是說到:「社區營造有步驟、有做法,但前提是先解決商家汙染與過度膨脹問題」,才是市府當務之急。其餘的,就請先和居民多作溝通、從長計議吧!

最後,在這裡再一次提醒諸位發言、執筆者:師大「社區」不是師大「商圈」,必也正名乎,連市政府都已經更正過來了,有請從善如流。

(師大三里里民自救會會長劉振偉)

 

 

參考資訊 :

師大商圈爭議 南方朔:別讓混亂合理化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013598.shtml

 

師大商圈爭議 南方朔:仗要打下去    中時

http://news.chinatimes.com/domestic/11050615/112012040800222.html

 

商業氣息蓋過藝文味?》文化局委外古蹟 過半賣咖啡       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9/today-taipei8.htm

 

不太明白為什麼師大生活區「必須」存在一個空間「作為藝文活動及座談之處」

http://shidahood.pixnet.net/blog/post/22133285

 

亂巷危弄 何來文化? - 台大中文系教授 陳昭瑛 自由時報 ( 附陳教授原文)

http://shidahood.pixnet.net/blog/post/20296924

 

4/7 台灣城市論壇 南方朔老師開講 文化局長取經 座無虛席 (會場直擊精彩圖片)

http://shidahood.pixnet.net/blog/post/22026787

 

4/7 台灣城市論壇 影音完結篇

http://shidahood.pixnet.net/blog/post/221199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idaho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